春风拂面,悦读润心。4月17日下午,国际经贸学院于16号宿管站举办“与高老共读”读书会,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以哲学与历史的双重视角,探讨“意义本体与意义建构”的时代性命题,引导青年学子在历史回响与未来挑战中找寻精神坐标。
名家领航 经典引路
活动特邀退休教师高觉民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共读会前,国贸学子围绕高觉民教授推荐的冯友兰《活出人生的意义》、章启群《意义的本体论》及多篇相关论文进行了阅读学习,思考了在人工智能深刻重塑人类生存方式的时代下,我们该如何追问生命的意义,如何将个体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结,为读书会做好前期准备。

(高觉民教授与同学们推荐好书《活出人生的意义》与《意义的本体论》)
叩问生命 重构意义
4月17日下午,高觉民教授围绕“人的价值安放”这一核心命题,系统阐述了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重构精神坐标的思考。高教授首先从哲学本体论出发,引导同学们思考‘人是什么’,进一步追问‘人应该如何活着’。”在技术狂飙突进的时代,如何守护“活的价值”这一生命本真意义。通过阐述海德格尔的“此在”概念,鼓励同学们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智慧,思考人类主动建构生命意义的独特价值。

(高觉民教授现场为同学讲解“意义的本体论”)
家国同构 使命担当
在“国家命运与人生意义的时代建构”研讨环节,高教授将个人价值实现置于民族复兴的历史维度进行阐释。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新时代,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高教授激励青年把握三个关键维度:一是培养精神定力,二是锤炼实践胆识,三是实现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的同频共振。国贸学子作为未来的经贸人才,既要具备战略视野,又要践行实干精神,在修身与践行的统一中成就人生价值。

师生论道 智慧碰撞
在热烈的互动环节中,同学们与高教授围绕“AI时代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面对窦美萍同学提出的“未来机遇会不会因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而减少”这一问题,高觉民教授以历史视角回应:每个时代都有其变化与挑战,他鼓励同学们多维度看待问题,通过跨学科学习、社会实践和艺术熏陶等方式,拓展思维边界,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找到个人的独特优势应对AI时代的挑战。面对辜晗喆同学对“当代幸福感的获得”一问题,他则鼓励大家要勇敢奋斗,在新时代新机遇的情况下青年更应当奋斗,要在奋斗中寻求到幸福。高觉民教授与同学们热烈讨论,并就同学们学习生活、成长发展中的各种困惑给予建议。
启迪未来 扬帆起航

(高觉民教授与现场同学展开交流讨论)
本次共读会在长达三小时的深度研讨中,通过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为青年学子在AI时代如何重塑精神坐标提供了深刻的启示。这场富有哲思的共读会虽然落下帷幕,但它所激发的思考才刚刚开始。相信国贸学子必将以此为起点,在未来的学习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在AI时代的浪潮中找准自己的精神坐标和价值定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高觉民教授与现场同学的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