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路伞,甲天下”,为促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甲路伞的传承与创新,2024年7月,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乡’约盛夏,情系婺源”乡村振兴促进团队以“探寻甲路伞下的非遗情,谱写乡村振兴新画卷”为主题,前往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赋春镇甲路村走访调研,先后对甲路村非遗传承人、居民以及村委会进行了采访,通过实地考察、分析数据等方式,来增加对甲路伞的了解,钻研在现代雨伞占据时代浪潮的背景下如何对甲路伞进行传承与创新。
图为团队成员与画工师傅合影 朱逸鸣 摄
婺女洲遇甲路伞,古韵深处溯其源
7月15日,实践团开始了首次集体出行活动——参观著名景区婺女洲进行文化交流与学习。走在古香古色的街道上,团队成员们不仅欣赏了惊艳的打铁花表演和璀璨的烟花秀,还探访了一家装饰典雅的甲路伞门店。据老板娘介绍,相传康熙帝微服私访江南时,因甲路伞的质量异于其物,特赐名“甲路”并设为贡品,从此“甲路伞,甲天下”的美誉也因此传开。通过与店长的深入交流得知,此店是赋春镇甲路伞生产基地——伞艺园的销售门店之一,而团队此行目的地正是伞艺园。
甲路纸伞工精妙,匠心独运续传承
戴根盛,伞艺园的掌门人,同时也是甲路伞的省级非遗传承人。1988年,他拜师学艺,成为甲路纸伞再创辉煌的技术骨干和领头人。为了深入了解甲路伞的独特制作工艺,7月17日上午,在经过与市级非遗传承人戴开祥的联系后,团队前往甲路伞生产基地——伞艺园。戴开祥先生带领实践团参观了充满历史气息的甲路纸伞陈列馆,向团队成员展示了各式各样的甲路伞并介绍了甲路伞的兴衰变迁。
图为戴开祥先生展示甲路伞的独特工艺 杨泽楷 摄
随后,实践团参观了甲路伞的制作过程。从选材到结顶等七十二道半工序均由师傅们手工完成且极其耗时,这也印证了“撑起一把伞容易,但做好一把伞却很难”。在绘画车间,一位老师傅手起笔落,一丛竹梅跃然纸上。戴先生向实践团介绍,这位绘画师傅从业已有三十余年,从青丝到白发,一直践行着传承甲路伞的初心。之后,戴先生带领实践团到了画室,让团队成员亲手体验其中一道手工工序——绘伞。最后,实践团合作画出了独具团队特色的伞。
凝心聚力绘纸伞,促乡村沧桑巨变
7月16日下午,团队成员分组对当地居民进行采访,进一步了解甲路伞在当地的意义。一位奶奶在采访中提到:“甲路伞寓意着多子多福,也象征着婚姻和爱情。但是做一把甲路伞费时费力,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愿意去做,而是选择外出打工,所以现在制作甲路伞的人越来越少。”正因如此,接触到这些璀璨文明的年轻人,应该沉思如何发扬甲路伞非遗文化,做到“老一代人传承工艺,新一代人更新设计”。7月17日下午,团队成员共同前往了甲路村村委会。在村委会,团队成员与村干部张爱琴进行了深入交流。据了解,甲路伞获得了当地村委会与居民的充分支持与热爱。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村干部 林倩瑶 摄
在政府的支持下,甲路伞的发展对本村的经济和民生产生了积极影响,并逐渐走向国际。2017年与国际品牌GUCCI合作开发的新品油纸伞,将中国传统工艺与欧洲时尚文化融合,既是传承又是创新,进而扩大了知名度与销量,2020年甲路伞更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伞艺园集展览与研学体验为一体,对相关旅游工艺文创进行开发,每年为当地村民增收260万元以上,促进了乡村振兴。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干部张爱琴合影 仲欣悦 摄
实践团众人表示,这次实践不仅能推动大学生对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了解,更增强了传承非遗的决心。同时,实践团也对此寄予厚望,希望当代的年轻人都能投身于非遗的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