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 旧版回顾

教授

张为付

信息来源:国际经贸学院 作者:国际经贸学院 发布日期:2023-06-19 点击:
职称 教授 职务 其他

一、基本情况

◆张为付:男,1963年出生,江苏睢宁人,中共党员。

◆数学专业学士学位、应用数学专业硕士学位、世界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

◆南京财经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处处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江苏现代服务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业)执行主任。

◆联系方式:电话:(025)86718658;

◆Email:cwf-01@163.com

二、学习简历

◆2007年9月-2008年9月:分别在美国长岛大学、纽约城市大学和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

◆2001年9月—2004年6月:南京大学商学院世界经济学专业博士毕业,获博士学位。

◆1987年9月—199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南京)应用数学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1983年9月—1987年7月: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三、工作简历

◆2015年10月—:南京财经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处处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

◆2014年7月—2015年10月:南京财经大学科研处;

◆2004年7月—2014年7月: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1998年10月—2001年8月:南京市财政贸易委员会(南京市商业贸易局);

◆1990年9月—199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南京)训练部;

四、主要讲授课程

◆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与区际贸易

五、主要研究方向

◆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产业经济

六、学术荣誉与兼职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项目)“产教融合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于大数据平台、动态自适应教材和产教融合教学的一体化创新”(2017)

◆ 中国国家贸易促进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贸易促进委员会(2015)

◆ 南京财经大学教学名师(2015年,南京财经大学)

◆ 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立项建设教材《国际贸易学》负责人(2015年,省教育厅);

◆ 江苏省品牌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负责人(2015年,省教育厅)

◆ 国家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国际贸易学》负责人(2014年);

◆ 全国国际贸易协作组常务理事(全国国际贸易协作组,2013年)

◆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4年)

◆ 江苏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世界经济学会,2013年);

◆ 江苏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理事(江苏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2013年)

◆ 江苏省经济学会理事(江苏省经济学会,2013年);

◆ 江苏创新国际化思想库负责人(江苏省科技厅,2012年);

◆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

◆ 江苏省“经济贸易类”重点专业带头人(2012年);

◆ 国家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国际经济学》负责人(2012年);

◆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江苏省人社厅)(2011年);

◆ 中共江苏省委决策咨询专家(江苏省委2011年);

◆ 江苏省高校校外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现代服务业院)负责人(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

◆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教育厅(2006年);

七、获奖情况

◆ 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总工会(2017);

◆ 《低碳经济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战略调整》(商务印书馆,2015年出版)获第十四届江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江苏省人民政府(2016);

◆ 《低碳经济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战略调整》(商务印书馆,2015年出版)获江苏高校第十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2016);

◆ 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度先进工作者,南京财经大学(2016年);

◆ 《海峡两岸农产品流通体系与合作经济比较研究》专著获2014-2015年度国家商务部商务研究优秀成果奖优秀奖(张为付等)(2016);

◆ 《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2014》专著 获2015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5)(张为付、宣烨、杨向阳);

◆ 《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2013》,获江苏高校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2014);

◆ 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教育厅(2014);

◆ 南京财经大学2013年度先进工作者,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 《新形势下我国供销合作模式创新研究》专著 获2012-2013年度国家商务部商务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张为付、宣烨、杨向阳)(2014);

◆ 国际化、一体化、信息化“三化融合”视角下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张为付等);

◆ 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度业绩先进奖,南京财经大学(2013年);

◆ 国际化、一体化、信息化“三化融合”视角下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南京财经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张为付等);

◆ 《国际经济学》教材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十二五”规划教材(2012)(张为付等);

◆ 《新形势下我国供销合作模式创新研究》专著 获2012年度江苏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张为付、宣烨、杨向阳);

◆ 《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2011》专著 获2011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2)(宣烨、张为付、杨向阳);

◆ 《新形势下我国供销合作模式创新研究》专著 获2011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2)(张为付、宣烨、杨向阳);

◆ 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度先进工作者,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 《人才培养国际化视角下的〈国际经济学〉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获南京财经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 《国际经济学》教材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省精品教材(2011)(张为付等);

◆ 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度先进工作者,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 《国际直接投资(FDI)比较研究》专著 获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人民政府(2011年);

◆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获江苏省教育厅优秀课件二等奖(2011)(张为付等);

◆ 《国际直接投资(FDI)比较研究》专著 获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2010);

◆ 《国际经济学》课程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0)(张为付等);

◆ 《江苏省“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研究报告 获江苏省第四届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0)(张为付、徐从才);

◆ 南京财经大学2009年度先进工作者,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 《国际经济学》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

◆ 《国际直接投资(FDI)比较研究》专著 获江苏省第三届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9);

◆ 《国际产业资本转移与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研究》专著 获江苏省首届生产力理论与实践优秀成果一等奖(2008年);

◆ 2007年度南京财经大学教学公开赛二等奖,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 2007年度南京财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 《国际产业资本转移与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研究》专著 获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南京市人民政府(2007年);

◆ 《国际产业资本转移与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研究》专著 获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人民政府(2007年)。

◆ 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度先进工作者,南京财经大学(2007年)

◆ 南京财经大学2007年度科研成果二等奖,南京财经大学(2007年)。

◆ 《世界制造中心形成与变迁机理研究》论文获第五届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6年);

◆ 《国际产业资本转移与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研究》专著获南京财经大学第六届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2006年);

◆ 《国际产业资本转移与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研究》专著获江苏省第二届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6年);

◆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厅(2006年);

◆ 南京财经大学2005年度先进工作者,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

◆ 南京财经大学2005年度科研成果二等奖,南京财经大学(2005年)。

◆ 《国际反倾销法的理论目标与现实冲突》论文 获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南京市人民政府(2005年);

◆ 《世界制造中心形成与变迁机理研究》论文获江苏省外国经济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5年)。

八、主持和参与研究的课题

张为付:跨国技术转移与江苏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研究(BR2017057),江苏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7);

张为付:TPP外部约束下我国融入国际价值链分工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6JZD019),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2016);

张为付:区域自由贸易新格局与提升江苏开放型经济水平研究(16WTA005),江苏省应用研究重大课题、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6);

张为付:促进江苏高技术企业创新国际化对策研究(BR2016062),江苏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6);

张为付:“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商务硕士的创新研究(ZWFXW15002),南京财经大学教学改革课题(2015);

张为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ZWFXW15005),南京财经大学教学改革课题(2015);

张为付:研究型教学与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ZWFXW15003),南京财经大学教学改革课题(2015);

张为付: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捕捉与匹配问题研究——基于反应与扩散模型的研究方法(项目批准号:71540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

张为付、宣烨、杨向阳等:江苏跨国技术转移的实践与思考(BR2015062),江苏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5);

张为付等:推动江苏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研究(15WTA009),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应用研究重大课题),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省社科规划办(2015);

张为付等:新常态下江苏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与就业促进研究,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5)。

张为付、宣烨、杨向阳等:江苏创新国际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BR2014101),江苏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4);

张为付、宣烨、杨向阳等:江苏企业创新国际化的路径与对策研究(BR2013065),江苏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3);

张为付等:泰州市城北物流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修编(2013-2020),泰州市城北物流园区招标课题(2012)

张为付、宣烨、杨向阳等:江苏省创新国际化指标体系研究,江苏省第十七批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BR20120078),(2012);

张为付、杨向阳:提高江苏KIBS企业创新绩效的政府支持策略研究,江苏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2);

宣烨、张为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创新驱动的我国高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012—2015)

杨向阳、张为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政府支持影响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2011-2014)

张为付:电子商务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技术实现研究---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C类资助项目(江苏省人社厅,项目编号:2011—JY—006)(2011);

张为付:江苏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与政策协调研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专项课题(项目编号:11EYA025,2011)

张为付: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优化和空间布局对接研究;南京都市圈研究中心招标课题(2011);

张为付、周长富:江苏文化创新驱动战略的路径和政策选择,江苏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1)

张为付:低碳经济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战略的调整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0BJL033,2010)

张为付:南京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南京都市圈研究中心招标课题(2010);

宣烨、张为付:铜陵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综合规划,铜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招标课题(2010);

张为付:中、美相互直接投资比较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9-2010);

韩耀、张为付:滁州市市区商品交易市场及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滁州市商务局招标课题(2009);

张为付:泰州市海陵区城北市场集聚区规划研究,泰州市海陵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招标课题(2009);

张为付:新形势下我国供销合作社模式创新研究,山东省供销合作总社招标课题(2009);

张为付:泰州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预研究,泰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招标课题(2009);

张为付:泰州市市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泰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招标课题(2009);

张为付:南京都市圈城市服务业竞争力研究,南京都市圈招标课题(2009);

韩耀、张为付:泰州市海陵区城东市场集聚区规划研究,泰州市海陵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招标课题(2009);

徐从才、张为付:江苏省“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招标课题(2009);

张为付:江苏省OFDI模式创新研究(08SJB7900007),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08-2010);

张为付:南京都市圈政策差异与要素流动研究,南京都市圈研究中心课题(2008);

张春法、张为付:江苏省典当业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省经济与贸易委员会委托课题(2008);

张为付:兴化市现代粮食物流园规划,江苏省兴化市人民政府委托课题(2008);

张为付: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与工业制造业互动研究,南京都市圈研究中心(2007);

张为付:江苏省房地产市场调研,张家港卓立房地产公司(2007);

张为付:我国利用外资效益与评价指标研究,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6A790051),(2007-2009);

张为付:南京都市圈产业转移与产业创新研究,南京都市圈研究中心(2006);

张为付: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与路径安排,南京财经大学(2006);

张为付:常州市民营经济国际化战略研究,常州市政府对外经济与技术合作局(2006)

张为付:泰州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泰州市政府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托课题(2006);

张为付:南京财经大学办学特色研究(一),南京财经大学(2006);

张为付:南京都市圈产业转移与产业发展,南京都市圈研究中心(2006);

徐从才,石奇,张为付: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与途径研究,江苏省社科规划办重点课题(2006);

徐从才,张为付,张春法,韩耀:江苏省商品交易市场“十一五”发展规划研究,江苏省经贸委委托课题(2006);

徐从才,张为付,原小能:基于流通创新的现代生产者服务体系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73032)(2006-2009);

张春法,张为付,刘宁,韩耀:泰州市城北物流园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泰州市海陵区政府委托课题(2006);

张为付:“国际制造中心”转移规律与江苏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研究(04EYB004),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项目(2005-2007);

张为付:《国际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南京财经大学(2005);

张为付:南京都市圈石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南京财经大学(2005);

徐从才,张为付:滁州市未来十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滁州市政府委托课题(2005);

徐从才,张为付:江苏产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江苏省社科联课题(2005);

王维,张为付:江苏服务业国际化战略研究课题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院(2005);

刘志彪,张为付:外资托起的长三角制造业,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课题(2005);

张二震,张为付: 贸易投资一体与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4-2007);

刘厚俊,张为付:全球视角下南京开放经济研究,南京市社科院课题(2003);

张二震,张为付:出口产品反倾销预警机制研究,国家经贸委委托课题(2002);

刘志彪,张为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国家教育部重大课题(2002);

张二震,张为付: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南京市科委课题(2002)。

九、发表的学术论文

陈启斐、张为付、唐保庆:《本地服务要素供给与高技术产业出口——来自中国省际细分高技术行业的证据》,《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9期PP -;

张为付、戴翔:《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改善了吗?——基于改进后出口上游再评估》,《中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PP20-30;

张为付、李逢春:《微课程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实践——以财经类高校为例》,《江苏高教》2017年第6期,PP63-65;

陈启斐、张为付:《中国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的核算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年第7期PP92-107;

戴翔、张为付:《全球价值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学家》2017年第1期,PP39-46;

杨向阳、胡迪、张为付、童馨乐《农户蔬菜销售方式选择及优化策略》,《农业经济问题》2017年第1期,PP91-112;

戴翔、刘梦、张为付:《本土市场规模扩张如何引领价值链攀升》,《世界经济》2017年第9期,PP27-50;

陈启斐、张为付《泛TPP时代中国融入国际价值链战略研究——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开题研讨会》,《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PP封1-2;

戴翔、郑岚、张为付:《汇率变动是否影响了服务出口复杂度——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16年第6期,PP23-31;

张文武、张为付:《城市规模影响个人发展吗?——基于能力差异和户籍分割视角的研究》,《世界经济文汇》2016年第5期,PP41-59;

张为付、张文武:《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加、减、乘、除”策略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pp14-19;

陈启斐、唐保庆、张为付:《服务外包对我国就业市场的双重偏向效应研究——基于门槛回归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6年第10期,pp74-84;

童馨乐、姬胜男、张为付、杨向阳:《所有制结构、引资战略与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基于HM指数与T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16年第4期,pp56-70;

张为付:《分享经济的理论原点与应用维度》,《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PP9-14;

童馨乐、徐菲菲、张为付、杨向阳:《生产者服务出口贸易如何影响生产率?——基于OECD国家数据的实证检验》,《南开经济研究》2015年第4期,PP44-66;

胡雅蓓、张为付:《企业创新方式选择:市场结构与国际化——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Probit模型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期,PP53-66;

俞萍萍、张为付、赵永亮:《外交并购的工资效应——来自中国制造业微观层面的证据》,《国际商务研究》,2015年第5期,PP42-52;

杨青龙、张为付:《国际贸易的成本分析:视角与方法》,《财贸经济》,2015年第3期,PP103-113;

俞萍萍、张为付:《开放经济下的知识生产与创新》,《现代管理科学》,2015第3期,PP103-105

Ziliang Deng, Honglin Guo, Weifu Zhang, Chengqi Wang :Innovation and Survival of Exporters: A Contingency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3(2014),PP396-406

张为付、胡雅蓓、张岳然:《生产供给、流通载体与文化产品内生性需求》,《产业经济研究》,2014年第1期,PP51-60;

张为付、李逢春、胡雅蓓:《我国CO2排放的省际转移与减排责任度量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3期,PP57-69;

许祥云、张为付:《后发国家贸易中本币使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日本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13第4期,PP127-138;

张为付:《国际分工背景下CO2减排责任分解与对策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3第11期,94-105;

张莉、张为付:《企业外包决定因素的研究——基于微观行为的理论分析》,《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PP15-21;

张莉、张为付、张岳然:《企业外包决定因素的演进——外包决定研究新进展》,《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PP1-6;

杜运苏、张为付:《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碳排放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11期;pp22-28;

张为付、杨青龙、熊家财:《我国本轮通胀:是自生性还是输入性?——基于2008年以来中国的月度数据》,《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PP1-11;

杜运苏、张为付:《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第3期,PP97-107;

张为付、周长富、马野青:《资本积累和劳动力转移驱动下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环境效应》,《南开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PP108-122;

张为付、王菁、苗宇坤:《江苏碳能耗轨迹比较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12期;

张为付、周长富:《我国碳排放轨迹呈现库兹涅茨倒U型吗?——基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分析》,《经济管理》,2011年第6期;

周长富、张为付、王菁:《现代生产者服务业的基础条件及其体系构建》,《商业研究》,2011年第4期;

张为付、杜运苏:《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失衡度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4期;

张为付、李逢春:《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演进——FDI决定理论研究新进展》,《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4期;

翟冬平、张为付、周长富:《南京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及其战略定位》,《江淮论坛》,2011年第3期;

李逢春、张为付:《我国“十二五”发展的条件、环境和任务》,《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翟冬平、张为付:《日本对华直接直接的地位、特征与趋势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第8期;

张为付、翟冬平:《国际垂直一体化与外包化相互转化的理论研究—基于不完全合同下谈判成本的视角》,《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第6期;

张为付:《低碳经济下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调整》,《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F132010第10期全文转载);

冯海华、张为付:《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下FDI区位投资的实证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张为付:《国际直接投资特点的历史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5期;

张为付:《国际经济分工与企业边界》,《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张为付:《美国金融危机的形成传导机理与对我国启示》,《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张为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张为付:《基于绩效视角的我国利用FDI最佳规模问题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张为付:《“金砖四国”国际直接投资比较研究》,《国际贸易》,2008年第7期;

张为付:《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因素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11期;

张为付:《从碎片化到一体化—本科生与研究生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变化》,《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张为付,朱志刚: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economic opening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2007,4 Pages:623-643.

张为付:《我国贸易产品与非贸易产品替代弹性的实证研究:1990—2004年数据》,《财贸经济》,2007年第7期;

张为付,潘颖:《能源税对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张为付,武齐:《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5期;

张为付,盛朝迅:《市场机制、产权制度与社会和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与趋势》,《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冯海华,张为付:《网络经济下模块化价值创新》,《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年第3期;

张为付,胡昊:《产业组织的垂直解体与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张为付:《中国“世界制造中心”问题研究综述》,《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张为付:《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中国贸易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张为付:《制造业与服务业国际产业资本转移比较研究》,《管理世界》2006年第4期;

张为付:《加入WTO对我国垄断竞争产业影响----对垄断竞争产业企业数量、规模、产品价格的分析》,《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张为付:《服务贸易发生与发展机理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张为付:《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与路径安排》,《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7期;

张为付:《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特点与趋势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张春法,张为付:《渠道结构变迁与网络背景下的营销渠道》,《财贸经济》2006年第12期;

潘颖,张为付:《我国外贸企业海外呆账成因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以长三角为例》,《国际商务》2006年第4期;

张为付,钱钟雨:《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征与选择》,《郑州航空工业管理》2006年第5期;

徐从才,张为付:《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目标与路径》,《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张为付,武齐:《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基础、规律及趋势》,《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3期;

张为付:《中国世界制造中心发展战略和政策取向》,《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张为付:《SA8000标准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张为付:《出口反倾销预警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国际商务》2005年第4期;

张为付:《The base and model of East-Asia economic cooperation》,《China-USA Business Review》,2005.8;

张为付,张二震:《FDI与长江三角洲制造业发展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张为付:《南京都市圈石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张为付:《我国主要工业产品区域集聚的实证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徐从才,张为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经济学家》2005年第3期,(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63期摘登);

张为付、武齐:《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2期;

张为付:《商品贸易、要素流动与贸易投资一体化》,《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5期;

张为付:《技术成本、生产规模与利润》,《镇江船舶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张为付,武齐:《中国利用FDI的性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张为付:《倾销与反倾销的历史起源与时代特征》,《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7期;

张为付:《世界制造中心形成与变迁机理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张为付,马野青:《商贸流通业应对入世发展对策研究》,《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吴进红,张为付:《对不同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比较研究—兼论劳动生产率不同计算方法的意义》,《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5期;

吴进红,张为付:《从贸易保护到投资保护》,《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张为付,谢科进,吴进红:《10+3机制下中国、日本、东盟的作用与地位》,《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年第3期;

张为付,张二震:《世界制造中心转移与长江三角洲发展》,《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

张为付:《国际反倾销法的理论目标与现实冲突》,《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第11期;

张为付,张二震:《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探析》,《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张为付:《南京产业竞争力研究与对策》,《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张为付,张二震:《南京市外向经济竞争力研究与对策》,《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增刊;

张为付,吴进红:《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吴进红,阎浩,张为付:《长江三角洲外贸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及提升途径》,《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张为付:《南京市外向经济竞争力研究与对策》,《科技与经济》,2002年第2期;

张为付:《贸易投资一体化条件下贸易保护政策的困境》,《科技与经济》,2002年第6期;

张为付,吴进红:《长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研究》,《上海经济》,2002年7-8期;

十、出版专著(含合著、教材)

张为付等:《创新的力量——江苏省服务业创新百企示范工程创新安全分析Ⅱ》,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张为付等:《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2016》,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张为付等:《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2015》,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张为付等:《江苏经济年鉴,2015》,凤凰出版社2016年出版;

张为付:《低碳经济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战略调整》,商务印书馆,2015年出版;

张为付等:《江苏经济年鉴,2014》,凤凰出版社2015年出版;

张为付等:《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2014》,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张为付等:《海峡两岸农产品流通体系与合作经济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张为付等:《江苏经济年鉴,2013》,方志出版社2014年出版;

张为付等:《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2013》,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张为付等:《江苏经济年鉴,2012》,方志出版社2013年出版

张为付等:《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张为付等:《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2011》,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张为付等:《新形势下我国供销合作社模式创新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张为付等:《国际贸易学》(教材),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

张为付等:《国际经济学》(教材),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2009年第二版。

张为付:《国际直接投资(FDI)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

张为付:《国际产业资本转移与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徐从才等:《江苏产业发展报告(2006)》,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版(合著)。

徐从才等:《追赶与超越---安徽省滁州市未来发展战略研究》,安徽人民出版,2005年12月版(合著)。

洪银兴等《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与机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合著)。

刘志彪等:《长三角托起中国的制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