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

新闻动态

第三届“开放经济与产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财经大学成功举办

信息来源:国际经贸学院 作者:国际经贸学院 发布日期:2025-10-27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策部署,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深度融合,2025年10月25日,第三届“开放经济与产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成功举办。

本次研讨会由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吸引了来自日本神户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昆山杜克大学以及东北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众多知名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开放经济与产业发展”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开幕式在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行政楼二楼报告厅举行。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宣烨教授主持开幕仪式,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张炳教授致欢迎辞。张校长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化开放经济与产业创新研究的重要意义。随后,全体与会嘉宾合影留念,现场气氛热烈。

主旨演讲环节由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余泳泽教授主持,四位嘉宾依次发表演讲,他们分别是来自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程大中教授,日本神户大学经济与商务研究所的赵来勋教授,东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刘修岩教授,以及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的崔静波教授。四位教授的演讲内容前沿、视角独特,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与热烈讨论。

首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程大中教授以“经济网络视角下的中小微企业发展逻辑及启示”为题发表主旨演讲。程教授从经济网络的“颗粒度”与“网络结构”方法论出发,强调经济主体在社会经济网络中的地位不取决于其个体大小,中小微企业虽个体规模有限,但整体在经济生态中占据重要地位,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小微企业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成长路径。

东南大学刘修岩教授受邀就“技术集群结构与颠覆式创新:兼论关联性‘陷阱’的突破路径”展开了深入剖析。刘教授从演化经济地理学与内生增长理论融合的视角,构建了区分颠覆式与渐进式创新的知识生产函数,揭示了技术关联性过高易使企业陷入过度渐进性创新的“陷阱”,而技术多样性则能促进颠覆性突破,为理解地区创新结构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机制解释。

刘修岩教授发言

日本神户大学赵来勋教授围绕“Identifying FDI Knowledge Spillovers Using Innovation Networks”,分享了外资知识溢出的网络机制。赵教授指出传统生产网络测度存在局限,转而通过创新网络视角,基于中国入世后的准自然实验,论证了嵌入FDI的中间技术能通过知识溢出和协同创新显著促进东道国创新,且来自技术差距更大国家及核心科技领域的FDI效果更显著。

最后,昆山杜克大学崔静波教授以“Would Extreme Weather Backfire Corporate Carbon Mitigation Efforts?”为题,探讨极端天气对企业碳减排行为的影响。基于2008-2016年中国2000多个县区的企业能源与经济数据,研究发现日最高温超过32℃的极端高温天气会显著增加企业碳排放,其中能源密集型行业、大型及民营企业尤为脆弱,预计至2099年累计排放量可能上升20.14%,为气候政策与企业适应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下午的会议设置了四个平行分论坛。

分论坛一“供应链韧性与风险治理” 由安徽财经大学陈旭教授主持,南京审计大学杨飞教授任点评人,聚焦全球供应链风险、研发国际化与FTA网络等议题。来自南京审计大学的杨飞教授、南京大学的耿小雨同学、南开大学的孙鹏博博士后、南京林业大学的徐浩同学分别分享了《中国的全球供应链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破除地方政府“内卷式”竞争与企业供应链空间重塑》《研发国际化与供应链中断风险:来自海外研发中心的经验证据》《FTA网络与供应链韧性提升——基于出口嵌入视角》等四篇论文。

分论坛二“全球价值链与技术创新” 由中国人民大学陈强远教授主持,南京审计大学彭冲教授任点评人,探讨关键技术突破、企业跨境并购与价值链韧性。来自南京审计大学的谢洁同学、安徽财经大学的裴司凡同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米谱豫同学、南京审计大学的卞雨晨老师分别分享了《内外资空间匹配、本地溢出效应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区域空间结构与企业全球价值链韧性:来自多中心视角的证据》《“链上跃升”还是“低端锁定”?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机制逻辑》《企业“走出去”能否实现新质生产力跃升:基于跨境并购视角》等四篇论文。

分论坛三“数字经济与要素配置”由南京师范大学白俊红教授主持,南京审计大学韩峰教授任点评人,围绕数字政府、人工智能技能、数据要素市场等展开讨论。来自安徽财经大学的胡山老师、南京审计大学的邵蔚同学、河北大学的王乃馨同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谢雨欣同学分别分享了《政府数字采购与企业智能化转型:来自中国的证据》《产教融合与人工智能技能人才需求——来自招聘平台数据的分析》《数字政府与数据要素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来自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经验证据》《扩散与极化并行:信息流动对异质性技术创新的空间塑造》等四篇论文。

分论坛四“绿色转型与区域协调发展” 由东北财经大学韩超教授主持,南京林业大学杜运苏教授任点评人,关注绿色中间品进口、土地政策、技术转移与可再生能源投资等议题。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张璐同学、南京财经大学的张海峰老师、南京大学的沙鸿儒同学、南京理工大学的靳颜绮同学分别分享了《绿色中间品进口何以激活企业“低碳基因”——基于技术溢出与供应链协同视角》《土地非市场化价格补贴、要素异质扰动与企业市场竞争力:兼论产业内迁与“内卷式”竞争》《技术转移是否缩小了城市间的经济发展差距》《Green Like China? The Influence of China’s Renewable Energy Investments on Energy Transitions in Host Countries》等四篇论文。

分论坛主题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各分论坛现场交流踊跃,点评嘉宾的精彩发言也为论文汇报增添了深度与启发性。

本次研讨会不仅展示了国内外在开放经济、产业发展、数字转型、绿色创新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学术界与产业界搭建了高质量的对话平台。与会学者一致认为,面对全球格局变化与技术革命浪潮,深化开放合作、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第三届“开放经济与产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巩固了南京财经大学在该研究领域的影响力,也为后续学术交流与产学研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