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5日,由南京财经大学杨继军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南京新地酒店顺利召开。本次开题论证会邀请到的专家有: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研究员、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盛斌教授、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亚斌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周应恒教授、东南大学徐康宁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傅康生教授、南京大学张二震教授、南京审计大学副校长裴育教授、南京理工大学朱英明教授。
会议开幕式环节由南京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李杏教授主持,她介绍了与会专家的基本情况,并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华仁海教授致辞,他介绍了南京财经大学发展的阶段性成绩以及努力方向,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申报,并对项目研究予以大力支持,也希望各位专家支持南京财经大学科研事业的发展。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宣烨教授介绍了学院科研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表示学院将在各个方面对项目研究予以支持。专家组一致推选徐康宁教授为开题论证专家组组长。
专家咨询环节由徐康宁教授主持。课题首席专家杨继军教授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子课题构成、预期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围绕“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这一总体问题,详细说明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的现状、互利共赢理论机制、疫情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多边贸易体制规则创新与政策体系等内容设计。
与会专家听取课题组汇报后,充分肯定了课题研究的重大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同时对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总课题与子课题的研究设计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傅康生教授提出,项目研究不仅要关注已有数据的研究,更要关注未来复杂环境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构建;张二震教授建议,课题研究要重视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重大影响,要考虑碳减排等绿色发展目标对构建合作共赢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影响,力争在跨国技术创新网络、制造业全球化分工的继续深化、服务业全球继续推进等方面取得突破。裴育教授建议,课题要处理好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关系,避免对产业链内容的相对弱化,在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前提下,要考虑产业链在国外布局的安全性问题,主动关注国家间的不合作行为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影响。朱英明教授建议,要加强对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基础方面的研究,比如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的图谱分析,寻找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存在的问题,加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识别与绘制,寻找中枢行业。
徐康宁教授建议,课题要在互利共赢上做文章,回答什么是互利共赢?互利共赢的标准是什么?互利共赢的基础是什么?是否有必要解决所有“卡脖子”问题?课题研究中要加强调研,确保政策建议具有可行性。权衡研究员建议,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应关注在全球创新链中的位置,讲清楚创新链“链主”形成的机制,厘清全球经济与贸易规则的变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当前背景下的暂时现象还是长期性趋势?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如何赢得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优势?
黄先海教授提出,长期发展是硬道理,安全优先还是效率优先要看产业类别,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要强调安全优先,但对于一般性的常规产业仍应坚持效率优先;要高度重视新兴产业的弯道超车,如光伏产业。张亚斌教授建议,课题要研究产业链供应链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是否有化解的空间?人工智能等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改变了基于要素禀赋理论的国家间分工格局,这种格局下互利共赢的空间会如何变化?国家间差异大,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如何体现差异化?课题要抓住重点产业链进行解剖分析,以点带面进行研究。
周应恒教授建议,要基于不同类别与行业属性,来考虑互利共赢的标准,因为不同行业全球化的机制是不同的;在贸易规则不断创新背景下,要考虑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和关键贸易伙伴之间合作关系的变化;三是考虑中国参与全球化优势的变化以及未来产业链供应链互利共赢与安全关系的变化。盛斌教授建议,课题研究要建立科学的方法框架,要与我国双循环发展联系起来,效率与安全兼顾的价值链问题是双循环的核心问题,要瞄准重点领域,结合十四五规划提到的重点产业和部门,在一般性分析上做重点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完整的政策体系,如贸易投资政策、劳动力市场分配政策等。
课题组首席专家杨继军教授、课题组成员杜运苏教授认真听取了专家意见,并表示将在会后充分吸收专家意见,及时优化研究方案,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文武教授、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余泳泽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闭幕式环节由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张为付教授主持,他对与会专家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表示感谢,同时要求课题组成员充分吸收专家组意见,优化研究内容与方法,深入调研,打造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品成果。